健康知识|关节囊肿怎么治疗,关节囊肿块( 二 )



腕关节囊肿怎么办? 肌腱和腱鞘是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二种重要结构 , 二者之间的关节犹如"剑"和"鞘" 。 正常生理情况下 , 腱鞘除保证肌腱有效滑动外 , 还能分泌少量滑液营养肌腱 。 然而近来研究表明 , 腱鞘炎与肌腱炎则是二种不同的病理改变 。 腱鞘炎是肌腱在腱鞘内长时间的机械性摩擦而引起的慢性无菌性炎症 ,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腱周组织出现炎性细胞 。 而肌腱炎则是一种肌腱本身的退行性疾病 , 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组成肌腱的胶原纤维发生退变 , 常与年老、显微损伤和血液损伤有关 。 至于腱鞘囊肿则是一种发生于手和足部的良性肿块 , 其发病机理多数学者认为是关节囊或腱鞘中多余的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性所形成 。
1.屈指肌腱腱鞘炎 本病多见于拇指、中指和环指 , 发病部位在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腱鞘起始部 。 当手掌握物时 , 腱鞘受到物体和掌骨头的挤压而损伤 , 腱鞘长期摩擦而逐渐形成狭窄 , 相对应的肌腱亦可变成梭形或葫芦开膨大 , 肌腱滑动发生困难 , 手指屈伸时产生板机样动作或弹响声 , 故本病又称为板机指或弹响指 。 本病治疗早期可采用保守治疗包括局部固定、理疗、热敷、中药熏洗等 。 亦可腱鞘内注射类固醇类药物 , 但注射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 一般每周一次 , 3~5次为一疗程 。 如仍无效者 , 可考虑手术纵行切开狭窄腱鞘 , 必要时可纵物切除一小条腱鞘 。 术后24小时后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
2.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部桡骨茎突骨槽与上方腕背侧韧带共同形成一骨纤维性管道 , 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经过这一鞘管后折成一定角度 , 当拇指及腕部活动时 , 肌腱与鞘管摩擦而易产生腱鞘炎 。 如果同时存在鞘管内迷走肌腱 , 则更易产生腱鞘炎 ,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 , 主要表现为桡骨茎突处局限性疼痛 , 有时可放射至手、肘、肩部、腕部及拇指活动时可加重疼痛 , 握拳尺偏试验阳性 。 本病早期保守治疗同前 。 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治疗 。 术中注意探查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两个腱鞘 。 如有迷走肌腱 , 须切除之 。 术中还应注意勿损伤神经和血管 , 术后鼓励早期活动 。
3.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位于肱骨大、小结节之间形成的结节间沟内 。 当肩关节活动时 , 此肌健即在沟内滑动和摩擦 , 过度活动可引起腱鞘炎 。 本病也可因肩袖损伤、钙盐沉着 , 肩关节内病变等累及腱鞘而造成腱鞘炎 。 本病多见于中年人 , 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 多数学者认为是单一疾病 , 应与肩周炎分开 。 主要临床症状为肱骨结节间沟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 , 抗阻力屈肘和前臂旋后时疼痛加剧 。 早期治疗除上述保守治疗外 , 还应避免提拳重物及外伤 。 手术治疗仅适用于个别病例 。 手术将肱二头肌长头切断 , 远端与肱二头肌短头缝合或固定于肱骨上端 , 效果很好 , 但肩部功能完全恢复需6个月 。
4.肌腱炎 肌腱炎是肌腱组织内发生退行性改变 , 单纯肌腱炎是跟腱和肱二头肌腱等发生自发性断裂的主要原因 。 其典型的病理改变包括肌腱细胞内细胞器减少 , 粘多糖和水分减少 , 胶原纤维直径增粗和明暗带增加 。 一般认为上述病理改变与肌腱内血供减少有关 , 上述病理改变结果导致胶原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 , 最终导致肌腱发生自发性断裂 。 临床上常见的跟腱和肱二头肌腱断裂多发生于运动员和中年以上病人 。 对于急性完全性肌腱断裂者 , 应予手术修补 。 而对慢性部分损伤者可予保守治疗 。
5.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临床比较常见 , 好发于足部 , 多见于青壮年 。 囊肿一般发展缓慢 , 除局部肿块外 , 很少有症状 , 偶尔局部酸痛 。 个别囊肿发生于腕管或踝管内 , 可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 少数囊肿能自行消失 , 亦不再复发 。 多数囊肿可持续增大或存在 , 应予治疗 。 早期可予保守疗法 , 常用局部挤压破裂或用针头将囊液抽出后注射类固醇类药物 。 保守治疗无效者可予手术切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