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物有哪些,镇痛药品包括


常见的镇痛类药物有哪几种?有什么不良反应? 止痛药、止疼药、镇痛药是用来缓解疼痛的药物 。 按照作用机制的不同 , 分为解热镇痛药和中枢性镇痛药 。 按是否具有成瘾性 , 分为解热镇痛药 , 成瘾性小的非麻醉性镇痛药 , 麻醉性镇痛药或叫成瘾性镇痛药 。 镇痛效果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解热镇痛药、非麻醉性镇痛药、麻醉性镇痛药 。 解热镇痛药也叫做非甾体类抗炎药 , 或解热镇痛抗炎药 , 常用的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 大部分是非处方药 , 可以到药店购买 , 使用相对安全 。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生活中较常用的止疼药 , 适用于轻到中度疼痛的短期治疗 , 对重度疼痛疗效不好 。 日常生活中颈肩、腰痛、发热伴有头痛牙痛的患者 , 需要使用止痛药 , 建议首选解热镇痛抗炎药 。 注意缓解疼痛不应超过3天 , 退热不应超过5天 , 症状不缓解 , 应该到医院就诊或者咨询药师 。 不良反应比较常见 , 上腹痛、厌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常规剂量短期使用问题不大 。 可以选择饭后1小时内服用或者与食物同服 , 减轻或者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 也可选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少的同类药物 。 有活动期消化道溃疡等比较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的患者 , 应避免使用 。 中枢性镇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 可以减轻、消除疼痛 , 或因疼痛引起的精神紧张和烦躁不安等情绪 , 连续使用易产生身体依赖性 , 如吗啡、芬太尼等 , 使用不当可能成瘾 , 包括阿片类镇痛药和其他中枢性镇痛药 。 阿片类镇痛药物作用于体内的阿片受体 , 抑制痛觉信号的传导 , 起到镇痛作用 。 疼痛的感受分成身体的痛觉和心情的感受两种 , 感到疼痛的同时 , 还会有不愉快的情绪 。 解热镇痛药只是止痛 , 对疼痛带来的不愉快情绪没有效果 。 而阿片类药物既可以镇痛 , 又可以消除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 , 疼痛引起的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 , 也是造成阿片类多数药物反复应用成瘾的原因之一 。 阿片类药物最好不要突然停药 。
消炎镇痛的西药有哪些 药理作用
CNS系统:(1)镇痛镇静:对多种疼痛有效(对钝痛的作用>锐痛) , 改善疼痛所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反应 , 并可伴有欣快感 。 (2)镇咳:直接抑制咳嗽中枢 , 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 , 从而产生镇咳作用 。 (3)抑制呼吸:治疗量吗啡可降低呼吸中枢对血液CO2张力的敏感性和抑制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 使呼吸频率减慢 , 潮气量降低 。 (4)缩瞳:兴奋支配瞳孔的副交感神经 。 中毒时瞳孔缩小 , 针尖样瞳孔为其中毒特征 。 (5)其他:兴奋延脑CTZ致恶心、呕吐 。 抑制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 。
平滑肌:(1)胃肠道平滑肌:吗啡减少胃肠蠕动 , 提高胃肠张力 , 易引起便秘 。 (2)胆道平滑肌:治疗量吗啡引起胆道奥狄括约肌痉挛性收缩 , 可致胆绞痛 。 阿托品可部分缓解 。 (3)其他平滑肌:吗啡降低子宫张力可延长产妇分娩时程;提高输尿管平滑肌及膀胱括约肌张力 , 可引起尿潴留;大剂量可引起支气管收缩 , 诱发或加重哮喘 。
心血管系统:(1)能扩张血管 , 降低外周阻力 , 可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 (2)抑制呼吸使体内CO2蓄积 , 间接扩张脑血管而使颅内压升高 。 (3)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其他:抑制免疫系统和HIV蛋白诱导的免疫反应 。
作用机制
镇痛机制:痛觉向中枢传导过程中 , 痛觉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并释放Glu和SP , 作用于相应受体而完成痛觉冲动向中枢的传递引起疼痛 。 内源性阿片肽由特定的神经元释放后可激动感觉神经突触前、后膜上的阿片受体 , 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 , 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促进K+外流、减少Ca2+内流 , 使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膜超极化 , 最终减弱或阻滞痛觉信号的传递 , 产生镇痛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