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图片】什么是微型盆景?微型盆景的发展历史介绍



微型盆景即盆小、树微的盆栽,人们称之为掌上盆景或微型盆景 。 规格:15~20cm,微型盆景结构的小型化、精品化、简练化,(缩龙成寸,浑然天成)真正考验每位盆友的创作能力、制作功底、养护水平 。
元代,高僧韫上人云游四方,将大自然之美景浓缩于方寸之中,故有“些子景”(当今称为微型盆景)之称,即微型盆景的鼻祖 。
30年代,我国园艺家、作家周瘦鹃先生,园艺家沈渊如先生都开始创作、栽培 微型盆景,苍干虬枝,如诗似画 。
40年代末,沈渊如先生之子沈荫椿,追随父亲左右,潜心于微型盆景的研究,并收藏到清代道光、同治、光绪年间的微型盆钵,为研究我国微型盆景发展的历史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
80年代初,微型盆景艺术家沈荫椿先生所着《微型盆栽艺术》一书,由江苏省科技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第一本微型盆景艺术专着 。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从事这一艺术研究的组织和个人 。 法国园艺家安德鲁、蒙塔格尼培养的有4年树龄的柏树,高不及大拇指,盆钵只约2厘米 。
90年代,我国微型盆景艺术的发展有了很大突破 。 从第一届中国盆景艺术评比开始,微型盆景已正式被列入评比项目,走入千家万户,跨出国门,活跃在国际文化艺术舞台,并成为我国商品盆景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当今微型盆景发展已成为主流,受到社会各界人士青睐,近年来微型盆景在国内外急速发展,广受欢迎,好评如潮,微型盆景自身特点凸显:体态微小、运输便捷、交流顺畅、景显老态,每盆都是孤品,视如珍宝---,老、中、青、少同仁都在玩微型盆景 。
微型盆景作为一门艺术,它以丰富的形体,构成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以及在限制中的卓越表现,展示了它清新、隽秀的艺术魅力 。 微型盆景,是运用植物、山石作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采用夸张、浓缩等艺术手法,做得“寸木有情,片石有致” 。 在限制中表现,是一顶杰出的艺术创作 。 微型盆景之所以得到多数人的青睐,除了它包蕴了众多的艺术基因外,重要的是有其特定的艺术语言和精湛的技巧表现,区别于其它而独具一格 。
微型盆景涵天地于掌中,舒造化于指上,微型盆景以超常规的手法,浓缩、概括、凝炼、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在限制的空间中表现,尽管只能描绘某一局部、某一片断、某一姿态,然而成功的作品,却又可能使观者在直接表现的有限中感受到间接存在的无限 。
微型盆景艺术,以超出常规的变化,造成一种新奇的视觉印象,而引起观者的探求欲;它通过有限形体的潜在内涵,而由此产生的触发力和感染力,引起象征性和唤起理性思维,由狭而广,由形而神,由浅而深,由有限到无限,既是形象的概括性的表现,也是内蕴的丰富性的表现 。 弹丸之域,却如此潇洒、自如、淋漓尽致地抒发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 这里艺术与技巧、内容与形式、智慧与意志,得到充分的和谐与统一;借小显大,以少观多,从微观见宏观的审美特征,高难奇巧,以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博大的内涵,成为微型盆景艺术个性的强烈体现 。
“诗情画意手掌中” 。 微型盆景,大不过手掌,小则摆在指尖上,故又有“掌中诗画”、“指上园艺”之美称 。 点缀陈设阳台、窗前、案头,茶几、博古架,足不出户,却能享受和领略天然之趣,满足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它通过出其不意、异乎寻常的形式,大胆运用人的视觉差,而产生神奇的悬念和浓厚的兴趣 。 微小到几乎极限,又无不充满生命和活力,使观者展开想象的翅膀,融趣味、哲理于一体,维妙维肖 。 诸多“粗俗低廉”的植物材料,随处俯拾皆是的苔藓、小草、石屑,在微型盆景中,可以毫不逊色地成为翠绿欲滴的绿茵草地,高耸挺拔的参天之树,起伏有致的山丘茂林 。

推荐阅读